顺络电子:公司一体成型电感可实现正式批量化供货;富士康供应商冲刺IPO,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80.72%

2021-01-23

1、顺络电子:公司一体成型电感可实现正式批量化供货


近日,顺络电子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一体成型电感目前可实现正式批量化供货, 公司一体成型电感可广泛应用于高端手机、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一体成型电感已列为公司级重点新产品项目,公司在加大研发投入及客户应用推动进行中,其市场空间及未来前景可期。


图片


据悉,顺络电子0201高精密电感产品及产能占据全球高精密电感市场较高部分的市场份额,该公司称,“0201叠层电感产能持续在扩产,订单量很饱和”。另外,01005电感产品属于纳米级小型化、高精度电感、代表即将到来的新一代的技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5G供应链端及模块端,小型化的高精密电感产品将会根据市场需求继续扩充产能,目前大客户开拓项目进展顺利,后续01005产品伴随应用端配套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5G市场的发展需求,将为公司电感产品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LTCC方面,顺络电子称,公司LTCC系属于低温共烧陶瓷平台工艺,平台的产品主要包括天线和滤波器等,系属于定制化的小型模块产品,LTCC产品目前进展顺利,本年度订单不断释放,产能扩产较快,随着电子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及5G应用需求不断提速,将为国内LTCC产品提供更多产值化机会。


目前,顺络电子在通讯业务领域主要布局除了手机终端,还包括通讯基站、其他智能通讯终端以及各类通讯模块领域。首先,基站和手机终端因为5G业务迭代带来增量;其次,在5G业务拉动下,手机终端对于电感、滤波器、天线等产品单机用量大幅度增加,公司电感产品5G手机比4G手机用量增长比例根据方案不同会有不同的用量,预计会增加30%-50%的用量。5G业务发展将为公司在通讯领域持续拓展打下坚实基础。


而汽车电子是顺络电子新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其已积极在汽车电子新能源电动化和智能化应用领域布局多年。公司的倒车雷达变压器、电动汽车BMS变压器、功率电感等产品,在技术性能及质量、管理上已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已经被海内外众多全球知名汽车电子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批量采购。


未来,公司将在汽车电子产品上根据大客户的技术及市场要求,不断研发和推出新产品,产品可广泛应用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车载充电系统、车联网、大灯控制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等。汽车电子业务将为公司长期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2、富士康供应商冲刺IPO,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80.72%


近日,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统联”)于上交所正式受理了泛海统联递交的计划科创板上市的申请书。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人民币,募集8.98亿元资金,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项目。

资料显示深圳市泛海统联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像头支架、智能手表壳、无人机遥控器转轴支架等电子产品外观件、结构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和使用的产品。


富士康、歌尔股份为公司客户,营收稳步增长


泛海统联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家精密零部件产品生产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生产的主要产品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等消费类电子领域。


公司通过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Metal Injection Molding,以下简称“MIM”工艺)生产精密金属零部件。MIM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在塑料中加入金属粉末填充物,除去塑料,将粉末烧结成一个整体产品。MIM工艺是一种以较低成本生产复杂零部件的技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几乎不需要或少量加工便可以直接使用。MIM工艺因此备受金属零部件行业喜爱。


泛海统联生产的MIM产品主要分为精密金属结构件和外观件,具体包括电源支撑件、摄像头支架、插头等结构件,及外观精致的电源接口件、智能手表表壳等产品。


产品主要供应给富士康、凯胜集团、歌尔股份,其产品应用终端为苹果、亚马逊、华为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基于此,泛海统联的营业收入实现逐年增长。


招股书显示,泛海统联营收由2017年的0.26亿元,净利润亏损0.21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28亿元,净利润436.58万元,并进一步增长至2019年的2.06亿元,净利润0.2亿元。


2017年-2019年泛海统联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80.72%,实现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6月30日,泛海统联营收为1.23亿元,净利润0.21亿元。


01.jpg

(截图来源于招股书)


多位高管曾任职富士康,富士康为公司第一大客户


泛海统联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其背后离不开大客户的贡献,但大客户依赖也十分明显。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6月30日,泛海统联前五大客户销售总额分别占当期营收95.34%、87.99%、78.57%、75.15%,客户集中度较高。


其中,富士康为泛海统联第一大客户。


招股书显示,泛海统联2017年向富士康销售的产品总额为0.21亿元,占泛海统联总营收79.22%,占比较高。2018年泛海统联向富士康销售的产品金额为0.56亿元,占公司当期营收43.61%;2019年销售金额增长至0.88亿元,占当期营收42.84%。2018年-2019年,泛海统联向富士康销售的产品金额,占据公司营收近一半份额。


泛海统联为何与富士康如此密切?


相关网络了解发现,泛海统联多位高管曾在富士康任职。泛海统联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杨虎曾于1997年4月-2003年3月任富士康产品专案开发经理。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郭欣义于1997年5月-2003年9月任富士康品质副理;泛海统联工程部经理陈勇曾于2006年7月-2008年8月任富士康工程师;公司产品开发经理严新华曾于2007年5月-2013年9月任富士康产品开发工程师。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也是泛海统联应收账款的第一大客户。截至2020年6月30日,泛海统联对富士康的应收账款余额为0.41亿元,占营收账款余额40.97%,为近三年来应收账款余额最大数值。


02.jpg

(截图来源于招股书)


对此,泛海统联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公司应收账款的客户分布较为集中,如果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将面临坏账风险。风云资本界联系泛海统联询问相关应对措施,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产品下游应用领域相对单一,研发费用不断增加


除此之外,泛海统联还面临产品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单一的风险。


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6月30日,泛海统联连续四年主要营业收入来自MIM产品,每年MIM产品营收占当期营收90%左右。


03.jpg

(截图来源于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泛海统联研发费用由2017年的0.1亿元,占当期营收37.09%,增长至2018年的0.14亿元,占当期营收10.67%,并进一步增长至2019年的0.28亿元,占当期营收13.42%。虽然研发费用占比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但泛海统联的研发投入逐渐增加。


风云资本界纵观泛海统联近三年研发情况,2017年-2019年,泛海统联累计研发投入0.51亿元,占最近3年累计营收14.16%。

04.jpg


分享